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会员专区
[入网单位]
·长葛市盛威机械制造有限...
·无锡雪浪环保工程有限公...
·兰州连华环保科技有限公...
·杭州科盛机电设备有限公...
·煤科总院杭州环保研究所
[科研之家]
[投资之家]
[商城]
·《全国拟在建项目汇编(...
·《全国拟在建项目汇编(...
首页
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打开新局面
9/8/2008 国家航天局

  2008年9月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姿飞行,两颗卫星准确定位于高度为650千米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星上载荷逐步打开并投入工作,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升空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三颗卫星中的两颗光学卫星。该星座的主要任务是对自然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对灾害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和环境质量进行快速和科学评估,提高灾害和环境信息的观测、采集、传送和处理能力,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星座的建成并发挥作用以后,将在我国对地观测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孙来燕表示。 

  卫星工程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抓总负责,具体分为卫星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六大系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牵头研制,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参加了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星箭发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测控任务;地面系统由数据接收、地面数据处理、分发服务系统组成,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卫星数据的接收,中国资源卫星数据中心负责数据处理、分发;应用系统由减灾应用系统和环境应用系统组成,国家减灾委和环境保护部共同负责卫星的业务运行管理。

  此次发射升空的A、B两颗光学星将可提供可见、红外谱段的光学遥感信息,具有多谱段、高谱段分辨率、大视场和快速重复探测的能力。A、B双星在同一轨道面内组网飞行,可形成对国土两天的快速重访能力,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建成奠定坚实基础。

  势在必行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系统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灾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发生频繁,1998年的特大洪水、今年以来的南方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灾害都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加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负荷越来越大,人为破坏及自然退化的交织叠加影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加剧,空气、水源及固体废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这些都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直接构成威胁。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在环境监测与减灾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我国现有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源卫星及海洋卫星都可实现多种性能的对地观测,在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多样的自然灾害及环境问题,这些卫星却都难以完全满足灾害和环境监测与预报所需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以及全天候的要求。如风云、资源和海洋卫星都采用可见光、红外仪器作为主要探测手段,不具备全天候观测能力,不能获取云层下的灾情信息,难以监测洪涝,也不能穿透地表,准确监测干旱灾情;同时,现有卫星都缺少成像光谱仪等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设备,而这类载荷对于环境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在快速全面掌握灾情,部署救灾工作的过程中,我国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的这一问题较为明显地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尽快建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系统势在必行。

  任务明确、装备精良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2003年2月,应原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原国防科工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请示国务院,联合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立项。预计小卫星星座建成后,将能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为防灾、抗灾、救灾,遏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我国的综合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观测幅宽性能,能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的光学卫星和合成孔经雷达卫星组成的系统,以满足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对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以及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需求。

  经过全面规划及反复论证,我国确定了小卫星星座建设分步实施战略。第一步战略是先期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形成对我国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

上一篇:生物燃料可能比石油污染更严重
下一篇:灾害预报能力强是我国环境卫星的最大特点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
运营商:北京国信万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